技术哲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bbcenglish law 技术哲学

技术哲学

#技术哲学|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此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但文內引註不足,部分內容的來源仍然不明。 (2020年3月14日)请加上合适的文內引註来改善此条目。 此條目目前正依照其他维基百科上的内容进行翻译。 (2020年3月14日)如果您擅长翻译,並清楚本條目的領域,欢迎协助翻譯、改善或校对本條目。此外,长期闲置、未翻譯或影響閱讀的内容可能会被移除。

技术哲学(英語:philosophy of technology)是哲学的一大分支,研究技术的本质和它的社会效益。

技术哲学可以追溯到西方哲学的开端,古希腊人关于技术(英語:technology,古希腊语词根:techne)有过一些讨论。[1]“技术哲学”一词的使用则可以追溯到19世纪时德国出生的哲学家和地理学家Ernst Kapp(英语:Ernst Kapp),他的作品《技术哲学原理》(德語:Grundlinien einer Philosophie der Technik)。[2][3]

目录 1 历史 1.1 古希腊哲学 1.2 中世纪到19世纪 1.3 19世纪 1.4 20世纪至今 1.5 Technology and neutrality 2 参见 3 参考资料 4 推荐阅读 5 外部链接 5.1 期刊 5.2 网址 5.3 研究计划 历史[编辑] 古希腊哲学[编辑]

西方术语“技术”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中的“技艺(英语:techne)”(τέχνη),其含义是知识的艺术或技巧。同样,当今对于技术的哲学观点,也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的根源。

古希腊哲学中,对于技艺的观点是这样的:技艺来源于对自然的摹仿(例如,编织的技艺来源于观看蜘蛛)。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和德谟克里特支持这样的观点。[1] 亚里士多德在它的著作《物理学 (亚里士多德)》中也同意经常出现摹仿的情况,但是他认为,技艺可以超越自然,完成“自然不能达到的终点”。[4] 亚里士多德还论证,自然(physis)和技艺在本体论上可以区分,因为自然的东西其产生与运动都有内在的原则支配,也有目的论的最终原因。然而,技艺是由外部的原因以及外部的目的造成。[5]自然事物争取某些结果,从而繁衍生息;然而技艺却不会这样。在柏拉图的《蒂邁歐篇》中,世界被描述为是神圣造物主(巨匠造物主)的创造物,用永恒的样式制作,正如巧匠用蓝图制作事物一样。还有,柏拉图认为在法律篇中论证,工匠应当模仿巨匠造物主。

中世纪到19世纪[编辑] 弗朗西斯·培根

罗马帝国时代和古典时代后期(late antiquity),有很多著作诸如《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前1世纪)、阿格里科拉的《坤舆格致》(1556)等等。中世纪经院哲学普遍支持传统中对于技术的观念,认为是对自然的摹仿。文艺复兴时期,弗兰西斯·培根成为了社会上第一个反映技术影响力的作家。在他的乌托邦著作《新亚特兰蒂斯(英语:New Atlantis)》(1627)中,培根阐述了他这样一个乐观的世界观,虚构了萨洛门的房子(英语:Salomon's House),用自然哲学和技术去扩展人对自然的能力(power),从而构建更好的社会,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等等。

19世纪[编辑]

德国哲学家和地理学家Ernst Kapp(英语:Ernst Kapp),在1877年发表了作品《科技哲学原理》(德語:Grundlinien einer Philosophie der Technik)。[3]Kapp深深地被黑格尔影响,认为技艺是人类感官的投射。在欧洲语境下,Kapp是技术哲学的奠基人。

另外,19世纪也有很多唯物主义立场,后来到20世纪时十分流行。

20世纪至今[编辑]

20世纪杰出的技术哲学家,对当代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举例来说,有约翰·杜威、马丁·海德格尔、赫伯特·马尔库塞、君特·安德斯 和汉娜·阿伦特。他们都意识到,技术对于当代生活来说是核心的东西。但是海德格尔、安德斯[6]、阿伦特[7]和马尔库塞他们四人,相比杜威来说是喜忧参半和批判的。海德格尔的问题是科技的隐藏本质,他的主要作品可参见《关于技术的问题(英语: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当代对科技感兴趣的哲学家,还包括:尚·布希亞、Albert Borgmann(英语:Albert Borgmann)、Andrew Feenberg(英语:Andrew Feenberg)、兰登·温纳、唐娜·哈拉维、Avital Ronell(英语:Avital Ronell)、Brian Holmes(英语:Brian Holmes)、Don Ihde(英语:Don Ihde)、布鲁诺·拉图尔、Paul Levinson(英语:Paul Levinson)、Ernesto Mayz Vallenilla(英语:Ernesto Mayz Vallenilla)、Carl Mitcham(英语:Carl Mitcham)、Leo Marx(英语:Leo Marx)、Gilbert Simondon(英语:Gilbert Simondon)、劉易斯·芒福德、Jacques Ellul(英语:Jacques Ellul)、贝尔纳·斯蒂格勒、保羅·維希留、Günter Ropohl(英语:Günter Ropohl)、Nicole C. Karafyllis(英语:Nicole C. Karafyllis)、Richard Sennett(英语:Richard Sennett)、Álvaro Vieira Pinto(葡萄牙語:Álvaro Vieira Pinto),以及George Grant(英语:George Grant (philosopher))。

Technology and neutrality[编辑]

技术决定论 is the idea that "features of technology [determine] its use and the role of a progressive society was to adapt to [and benefit from] technological change."[8] The alternative perspective would be social determinism which looks upon society being at fault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9] of technologies. Lelia Green(英语:Lelia Green) used recent gun massacres such as the Port Arthur Massacre and the 鄧伯蘭完全中學校園大屠殺 to selectively show 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and 社會決定論. According to Green, a technology can be thought of as a neutral entity only when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and issues circulating the specific technology are removed. It will be then visible to us that there lies a relationship of social groups and power provided through the possession of technologies.

参见[编辑] 技术批判(英语:Critique of technology) 技术伦理学(英语:Ethics of technology) Great Stirrup Controversy(英语:Great Stirrup Controversy) 技术史 工業社會學 List of philosophers of technology(英语:List of philosophers of technology) 人工智能哲學 Philosophy of computer science(英语:Philosophy of computer science)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英语: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ical evolution(英语:Technological evolution) Theories of technology(英语:Theories of technology) 参考资料[编辑] ^ 1.0 1.1 Franssen, Maarten; Lokhorst, Gert-Jan; van de Poel, Ibo; Zalta, Edward N., Ed.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史丹佛哲學百科全書|]]. Spring 2010 [May 1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5).  ^ Marquit, Erwi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1995 [25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15 October 2015).  Section 2, paragraph 10. Published in vol. 13 of the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hysics (entry “Technology, Philosophy of”), pp. 417–29. VCH Publishers, Weinheim, Germany, 1995. ^ 3.0 3.1 * Ernst Kapp(英语:Ernst Kapp): Grundlinien einer Philosophie der Technik. Zur Entstehungsgeschichte der Cultur aus neuen Gesichtspunkten (Braunschweig/Brunswick 1877, Reprint Düsseldorf 1978, Engl. Translation Chicago 1978). ^ Aristotle, Physics II.8, 199a15 ^ Aristotle, Physics II ^ # The Outdatedness of Human Beings 1. On the Soul in the Era of the Second Industrial Revolution. 1956 # The Outdatedness of Human Beings 2. On the Destruction of Life in the Era of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 Hannah Arendt, The Human Condition, 1958. ^ Green, Lelia. Technoculture. Crows Nest, Australia: Allen & Unwin. 2001: 2.  ^ Green, Lelia. Technoculture. Crows Nest, Australia: Allen & Unwin. 2001: 3.  推荐阅读[编辑] 书籍 Vallor, Shannon. (2016). Technology and the Virtu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0498511 Joseph Agassi(英语:Joseph Agassi) (1985) Technology: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Aspects, Episteme, Dordrecht: Kluwer. ISBN 90-277-2044-4. Hans Achterhuis(英语:Hans Achterhuis) (2001) American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253-33903-4 Jan Kyrre Berg Olsen and Evan Selinger (2006)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5 Questions. New York: Automatic Press / VIP(英语:Automatic Press / VIP).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an Kyrre Berg Olsen, Stig Andur Pedersen and Vincent F. Hendricks (2009) A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Wiley-Blackwell.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SBN 978-1-4051-4601-2 Borgmann, Albert(英语:Albert Borgmann) (1984) Technology and the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Lif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ISBN 978-0-226-06628-8 Drengson, A. (1995). The Practice of Technology: Exploring Technology, Ecophilosophy, and Spiritual Disciplines for Vital Links,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ISBN 079142670X. Dusek, V. (2006).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 Introduction, Wiley-Blackwell, ISBN 1405111631. Ellul, Jacques(英语:Jacques Ellul) (1964), 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英语: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 Vintage Books. Michael Eldred (2000) 'Capital and Technology: Marx and Heideg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eft Curve No.24, May 2000 ISSN 0160-1857 (Ver. 3.0 2010). Original German edition Kapital und Technik: Marx und Heideg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ell Verlag, Dettelbach, 2000 117 pp. ISBN 3-89754-171-8. Michael Eldred (2009) 'Critiquing Feenberg on Heidegger's Aristotle and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enberg, Andrew(英语:Andrew Feenberg) (1999) Questioning Technology. Routledge Press. ISBN 978-0-415-19754-0 Ferre, F. (1995).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ISBN 0820317616. Green, Lelia (2001) Technoculture: From Alphabet to Cybersex. Allen & Unwin, Crows Nest pp 1–2 Heidegger, Martin (1977) 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英语:The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Harper and Row. Hickman, Larry (1992) John Dewey's Pragmatic Technolog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Eric Higgs(英语:Eric Higgs (philosopher)), Andrew Light and David Strong. (2000). Technology and the Good Life.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Christoph Hubig, Alois Huning, Günter Ropohl(英语:Günter Ropohl) (2000) Nachdenken über Technik. Die Klassiker der Technikphilosophie. Berlin: edition sigma. 2nd ed. 2001. Huesemann, M.H., and J.A. Huesemann (2011).Technofix: Why Technology Won’t Save Us or the Environ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w Society Publishers, Gabriola Island,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ISBN 0865717044, 464 pp. Ihde, D. (1998).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Paragon House, ISBN 1557782733. Pitt, Joseph C.(英语:Joseph C. Pitt) (2000). Thinking About Technology. Seven Bridges Press. David M. Kaplan, ed. (2004) Readings in th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Rowman & Littlefield. Manuel de Landa(英语:Manuel de Landa) War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英语:War in the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 (1991). Zone Books. ISBN 978-0-942299-75-5. Levinson, Paul(英语:Paul Levinson) (1988) Mind at Large: Knowing in the Technological Age. JAI Press. Lyotard, Jean-François (1984) 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A Report on Knowledge(英语:The Postmodern Conditio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馬素·麥克魯漢. The Gutenberg Galaxy(英语:The Gutenberg Galaxy). (1962). Mentor 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英语:Understanding Media: The Extensions of Man). (1964). McGraw Hill. Nechvatal, Joseph(英语:Joseph Nechvatal) (2009) Towards an Immersive Intelligence: Essays on 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Virtual Reality (1993–2006). Edgewise Press. Nechvatal, Joseph(英语:Joseph Nechvatal) (2009) Immersive Ideals / Critical Distances.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英语: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Nye, David. (2006). Technology Matters. 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ISBN 978-0-262-64067-1 Marshall Poe(英语:Marshall Poe). (2011) A History of Commun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York, NY. ISBN 978-1-107-00435-1 Scharff, Robert C. and Val Dusek eds. (2003).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The Technological Condition. An Anthology. Blackwell Publishing. ISBN 978-0-631-22219-4 Seemann, Kurt. (2003). Basic Principles in Holistic Technology Education.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V14.No.2. Shaw, Jeffrey M. (2014). Illusions of Freedom: Thomas Merton and Jacques Ellul on Technology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Eugene, OR: Wipf and Stock. ISBN 978-1625640581. Simondon, Gilbert(英语:Gilbert Simondon). Du mode d'existence des objets techniques. (1958). (法文) L'individu et sa genèse physico-biologique (l'individuation à la lumière des notions de forme et d'information), (1964). Paris PUF(英语:PUF) (法文) 贝尔纳·斯蒂格勒, (1998). Technics and Time, 1: The Fault of Epimetheus(英语:Technics and Time, 1: The Fault of Epimetheu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Winner, Langdon(英语:Langdon Winner). (1977). Autonomous Technology. MIT Press. ISBN 978-0-262-23078-0 Anthonie Meijers (编).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Handbook of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9. Elsevier. 2009. ISBN 978-0-444-51667-1.  论文 唐娜·哈拉维. "A Cyborg Manifesto: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alist-‐Feminism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The Cybercultures Reader, Routledge, London (2000): 291. Kingsnorth, Paul(英语:Paul Kingsnorth) (30 December 2015). The keyboard and the spa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 新政治家 外部链接[编辑] 期刊[编辑] Ends and Means NetFuture - Technology and Human Responsibil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echné: Research in Philosophy and Tech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网址[编辑] Reydon, Thomas A.C.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互联网哲学百科全书》.  Franssen, Maarten; Lokhorst, Gert-Jan; Poel, Ibo van d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扎尔塔, 爱德华·N (编).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技术哲学机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哲学与技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技术哲学论文,Frank Edler (死链) Filozofia techniki: problematyka, nurty, trudnośc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afal Lizut 研究计划[编辑] MA programma Philosoph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at the University of Twente in the Netherlan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查论编哲学 分支(形而上学 · 知识论 · 逻辑学 · 伦理学 · 美学 · 價值論)哲学与…… 艺术 设计 音乐 电影 历史 人性 语言 文学 文化 教育 人生 宗教 宇宙学 存在 哲学 精神 痛苦(英语:Pain (philosophy)) 幽默 心理学(英语: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神经哲学(英语:Neurophilosophy) 行动 数学 人工智能 信息 时空 科学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环境 技术 工程(英语: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医学哲学 醫療衛生哲學 性(英语:Philosophy of sex) 社会科学(英语: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经济 公正 法律 政治 社会 战争  哲学学派哲學史 西方 古典 中世纪 文艺复兴 近代(巴洛克时期 · 啟蒙時代 · 19世紀) 当代 东方 古典中国 儒家 法家 名家 墨家 魏晉玄學 道家 杨朱 禅宗 希腊-希臘化哲學 前苏格拉底 毕达哥拉斯主义 诡辩学派 柏拉图主义 亞里斯多德主義(逍遙學派) 犬儒學派 伊比鳩魯學派 斯多亞學派 新柏拉图主义 解釋學 印度 佛教 顺世论 印度教(英语:Hindu philosophy) 耆那教(英语:Jain philosophy) 波斯(英语:Iranian philosophy) 玛兹达克 祆教 楚尔凡教义 中世紀 9 – 16世纪基督欧洲 经院哲学 人文主义 托马斯主义(阿奎那) 东亚 宋明理學(程朱理学 · 陆王心学 · 永嘉学派) 韓國儒學 日本朱子学 印度 新逻辑学派 (印度哲学)(英语:Navya-Nyāya) 有保留的非二元论(英语:Vishishtadvaita) 二元论(英语:Dvaita) 伊斯兰 阿威罗伊主义(英语:Averroism) 阿维森纳 照明主义(英语:Illuminationism) 伊斯兰教义学 苏菲主义(英语:Sufi philosophy) 犹太教 犹太-伊斯兰(英语:Judeo-Islamic philosophies (800–1400)) 近代 17 – 19世纪人物 新托马斯主义 笛卡尔主义 康德主义 新康德主义 黑格尔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唯心 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绝对唯心论(英语:Absolute idealism) 理性主义 经验主义 效益主義 实用主义 其他 自由主义 无政府主义 現代主義 現象學 超验主义 存在主义 日本國學 新儒家 寂静主义 改革宗知识论(英语:Reformed epistemology) 当代 20 – 21世纪分析 分析女性主义(英语:Analytical feminism) 分析马克思主义 后分析哲学(英语:Postanalytic philosophy) 结果论-功利主義 道义论-罗尔斯主义 德性倫理學 實驗哲學 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英语:Internalism and externalism) 证伪主义 基础主义-真理融贯论 维特根斯坦-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日常語言哲學-蒯因的自然主义(英语:Naturalized epistemology) 科学主义 法律实证主义 欧陆 新馬克思主義-西方马克思主义-後馬克思主義 黑格尔主义 批判理論-法蘭克福學派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解構主義 現象學-存在主义 解釋學 符號學 女性主義 精神分析学-拉康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后现代主义(英语:Postmodern philosophy) 社会建构主义 非西方 京都學派 俄国宇宙主义(英语:Russian cosmism) 更多  领域形上學 原子論 二元论 一元论 自然主义 本体论 行动 事件 过程哲学(英语:Process philosophy) 現實 反实在论(英语:Anti-realism) 概念論 唯心主義 唯物主义 自然主义 唯名論 實在論 自然神论 知识论 理性主义 唯心主義知識論 经验主义 建构主义(英语:Constructivist epistemology) 特殊主义(英语:Epistemological particularism) 怀疑论(英语:Philosophical skepticism#Epistemology and skepticism) 唯我論 信仰主義 精神 行为主义 取消主义 副现象主义 机能主义(英语:Functionalism (philosophy of mind)) 客观主义 主觀主義 伦理学 结果论 义务伦理学 德性倫理學 自由意志 相容论 決定論 自由意志主义(英语:Libertarianism (metaphysics)) 规范性(英语:Norm (philosophy)) 绝对主义 特殊主义(英语:Moral particularism) 相对主义 虚无主义 怀疑主义 普遍主义 美学 形式主义 制度论(英语:Institutional theory of art) 美学回应(英语:Aesthetic emotions) 逻辑学 经典 非经典 形式 非形式 悖论 謬誤  各地区哲学哲学相关列表各地区哲学 非洲(埃塞俄比亚(英语:Ethiopian philosophy)) 阿兹特克(英语:Aztec philosophy) 东方(中国 · 日本 · 朝韩(英语:Korean philosophy) · 香港 · 臺灣 · 印度 · 伊朗(英语:Iranian philosophy) · 印尼(英语:Indonesian philosophy) · 巴基斯坦(英语:Pakistani philosophy)) 西方(美国(英语:American philosophy) · 英國 · 丹麦(英语:Danish philosophy) · 法国(英语:French philosophy) · 德国 · 希腊 · 意大利 · 波兰(英语:Polish philosophy) · 罗马尼亚(英语:Romanian philosophy) · 俄国(英语:Russian philosophy) · 斯洛文尼亚(英语:Slovene philosophy)) 列表 概要 索引 问题 学派 词汇表 概念 哲学家 运动 出版物 主题 分类 专题 最近更改 查论编科学技术研究(英语: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经济学 economics of science(英语:Economics of science) 科学知识经济学(英语:Economics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历史 科学历史与哲学(英语: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史 技术史 哲学 人类世 反实证主义 经验主义 模糊逻辑 新卢德主义 科学哲学 社会科学哲学 技术哲学 实证主义 后实证主义 宗教与科学 科学主义 社会建构主义 社会认识论 超人类主义 社会学 Actor–network theory 社会 技术的社会建构 shaping of technology 知识社会学 科学知识社会学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ignorance 科技史社会学(英语:Sociology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Sociotechnology Strong programme 科学论 反科學 文獻計量學 Boundary-work Consilience Criticism of science 划界问题 Double hermeneutic 科学学 Mapping controversies 元科学 范式转变 黑天鹅事件 伪科学 科学心理学 科学 公民科学 沟通 教育 常态科学(英语:Normal science) 規範科學 Neo-colonial post-normal rhetoric 科学战争 Scientific 科学共同体 科学共识 争论 异议 企业 科學證據 科学素养 方法 科學不端行為 优先权 怀疑论 Scientocracy 科学计量学 Team science 在地知識(英语:Traditional knowledge) 传统生态知识 科学统一论 科学领域中的女性 STEM 技术研究 Co-production Cyborg anthropology Dematerialization 数字人类学 Digital media use and mental health 早期採用者(英语:Early adopter) 工程研究(英语:Engineering studies) 金融科技 创新 扩散 破坏性创新 linear model 技術創新系統(英语: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用户创新 蛙跳模式(英语:Leapfrogging) Normalization process theory Reverse salient Skunkworks project 社會-技術系統(英语:Sociotechnical system) 技术变化(英语:Technical change) 专家统治 技性科学(英语:Technoscience) feminist Technological 技术革新 技术融合 技术决定论 技术革命(英语: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ransitions Technology 科技與社會 criticism of dynamics theories of 技术转让 技術生命週期 炒作周期 工程領域中的女性 科学政策(英语:Science policy) 学术自由 數位落差 循證政策 Factor 10 科研基金(英语:Funding of science) 地平线扫描(英语:Horizon scanning) 科学政策(英语:Science policy) history of science of 科学政治化 Regulation of science(英语:Regulation of science) 科學倫理(德语:Wissenschaftsethik) Right to science Socio-scientific issues technology assessment(英语:Technology assessment) 科技政策(英语:Technology policy) transition management(英语:Transition management (governance)) 查论编科学哲学概念 分析 分析-綜合區別 先驗 因果 可公度性 構想(英语:Construct (philosophy)) 划界问题 经验证据 解釋力(英语:Explanatory power) 事實 可证伪性 我們現在不知道,將來也不知道 归纳推理 智巧(英语:Ingenuity) 探究(英语:Inquiry) 科學探究模型(英语:Models of scientific inquiry) 本性(英语:Nature (philosophy)) 客觀性 观察 范式 歸納問題(英语:Problem of induction) 科學解釋(英语:Models of scientific inquiry) 定律 科学方法 科学革命 科学理论 可測試性 選擇理論 科學元理論 驗證整體論(英语:Confirmation holism) 真理融貫論 語境主義(英语:Contextualism) 傳統主義(英语:Conventionalism) 演繹的法則的(英语:Deductive-nomological model) 实证主义-还原论-決定論 可謬論 基礎主義(英语:Foundationalism) 假設-演繹模型(英语:Hypothetico-deductive model) 無限主義(英语:Infinitism) 工具主義 實用主義 理性主義 / 經驗主義 科學理論的接受觀(英语:Received view of theories) / 語義觀(英语:Semantic view of theories) 科學實在論 / 反實在論(英语:Anti-realism) 科學主義 自然主義 懷疑論 均變論 生機論 科學哲學相關條目 知识论 科學哲學史(英语: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科学史 物理哲学 熱力學和統計物理哲學(英语:Philosophy of thermal and statistical physics) 化学哲学 生物學哲學 演化思想史 環境哲學 時間和空間哲學(英语:Philosophy of space and time) 神經科學哲學(英语:Neurophilosophy) 精神哲学 心理學哲學 感知哲學(英语: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人工智能哲學 計算機科學哲學(英语:Philosophy of computer science) 信息哲学 技術哲學(英语: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社會科學哲學(英语:Philosophy of social science) 伪科学 宗教与科学 科學修辭學(英语:Rhetoric of science) 科學知識社會學(英语: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更多...(英语:Index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articles) 科学哲学家古典时期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 斯多葛主義 中世纪 聖維克托的休格 罗吉尔·培根 伊本·魯世德 多明尼库斯·贡狄萨利奴斯(英语:Dominicus Gundissalinus) 羅伯特·基爾沃比(英语:Robert Kilwardby) 奥卡姆的威廉 近代 弗兰西斯·培根 皮埃尔·伽桑狄 勒内·笛卡尔 伽利略·伽利莱 托马斯·霍布斯 艾萨克·牛顿 18~19世纪 伊曼努尔·康德 弗里德里希·谢林 威廉·維赫維爾 奥古斯特·孔德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赫伯特·斯宾塞 威廉·冯特 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 威廉·文德尔班 儒勒·昂利·庞加莱 皮埃尔·迪昂 魯道夫·斯坦納 卡尔·皮尔逊 科学哲学创立 卡尔·波普尔 查理·鄧巴·博爾德(英语:C. D. Broad)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托马斯·库恩 拉卡托什·伊姆雷 其他现代哲学家 分析哲學: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黑德 伯特兰·罗素 卡尔·亨普尔 南希·卡特萊特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 精神哲学:奧圖·紐拉特 鲁道夫·卡尔纳普 尤尔根·哈贝马斯 其他:保罗·费耶阿本德 丹尼爾·丹尼特 路德維克·弗萊克 主題 分類 规范控制 J9U: 987007563479205171 LCCN: sh85133166 LNB: 000069171 NKC: ph138648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